1)第一百三十二章 疑窦丛生_大明:寒门辅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顾正臣将头沉入盆中,清凉的水刺激着神经。

  起身,擦面。

  顾正臣进入二堂,翻看起山洞里拿来的账册。

  账册中的第一笔交易始于洪武元年五月,结束于洪武六年五月。

  洪武四年之前的账册,记录规范,石灰日产量,月产量,库存量,运出量,在册矿工人数,售卖收益,日常支出,结余所得记录得十分详细,甚至还记录了粮食数量的增减。

  但在洪武四年元月之后,账册记录就显得混乱无比,石灰日产量、月产量时不时缺失,日常支出、结余所得等关键账目也是随意填写,甚至还存在着计算错误。而在册矿工人数,粮食增减等数据,更是一片空白。

  这意味着在洪武四年初,记录账册的账房换了,从一个专业之人,换成了一个业余之人。

  最令顾正臣感觉到疑惑的是,洪武四年开始,石灰产量锐减,从洪武三年每个月平均八千斤,锐减到洪武四年每个月平均三千斤,而这个数目到了洪武六年五月时,仅仅只有三百斤。

  虽说后面的账册纰漏众多,但从一个个记录的数据里不难看出,这些数据大致还是可信的,产量这个数字,错几次可能,连着错几十次不太可能。

  顾正臣找遍账册,命人一起找寻,也没找到洪武六年五月之后的账册,联想到矿山里随处可见堆积成山的石灰岩矿石,再看账册,似乎今年六月至九月,矿山里再没有安排人烧石灰石,制石灰。虽然没有制石灰,但矿工依旧日日凿石头,并没有停止过。

  从账册来看,矿山人数最多时,达到了四百二十人,账册没有提供最少人数,但顾正臣解救出来的矿工,仅仅只有六十二人。

  从四百余至六十余,锐减幅度之大,令人不安。

  关键的时间点,在于洪武三年十二月,这段日子里,矿山一定发生了变故。

  杨亮再一次进入二堂,见顾正臣依旧在翻阅账册,不由地说:“县尊,你还是出去一趟吧,那些矿工的家眷在大门外等着,他们想当面谢恩,这都一个时辰了,也没一人离开。”

  顾正臣抬头看了一眼杨亮,再次低下头翻看账册:“谢恩?县衙让他们吃了几年苦头,日子过得如此艰难,不过是还给他们原本应该的日子,哪里来的恩?让他们回去,好好过日子吧。”

  杨亮无奈,只好走至县衙门外,对众人喊道:“县尊正在处理案件,无暇来此,给大家传话,好好过日子,都散了吧。”

  “这怎能成?”

  “不见县太爷,我们不走。”

  “对,做人得有良知。”

 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走了出来,看着众人说:“县太爷是个好官,让咱们的亲人回家了,咱们就莫要给县太爷添麻烦,都在这里,朝着县衙磕几个头,散了吧。”

  众人听闻,纷纷应下。

  矿工及其家眷,跪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i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