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462章 君臣疑舍臣保君,孝懿帝边疆不稳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462章君臣疑舍臣保君,孝懿帝边疆不稳

  九月十七日

  刘禅下令虎贲中郎将糜芳乃国之功臣,今被人蛊惑致使大祸,故而免去其中郎将之职以及所有官职,送回侯府,三年内不得出府一步。

  诏书经过中书台草拟、加印,再由尚书台审核通过,来到外朝丞相府。

  诸葛亮却以给事中、录尚书事的权利,将其打回尚书台,拒绝奉诏,认为此诏有违国法,是干预正常国家程序,重新审核。

  在其运用录尚书事权利,以及其余尚书的帮助下,认定为此诏不合制,打回中书台,重新拟招。

  刘禅对此十分不高兴,特别是在司马懿、糜照等人添油加醋的撺掇下,直接免去了诸葛亮录尚书事、给事中的权利。

  第二次诏书十分顺利的抵达丞相府。

  没有了中书和尚书之权,诸葛亮只有奉诏。

  不过,第二天,诸葛亮就向刘禅递交了辞呈。

  “丞相,真的要做到这种程度吗?除了糜芳,其余的人朕都可以任由丞相查办,但是糜氏真的不行。”

  刘禅痛心疾首的看着诸葛亮。

  诸葛亮苦笑道:“听闻先帝去世前,与陛下留有十四字:‘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’

  今糜芳触犯国法,却因为前功而不受到惩罚,此口一开,贪官污吏将不再视国法为猛兽,而是认为有机可乘,存有侥幸心理,以身试法。

  既然幕后真凶查不到,抓不到,臣实在是无颜面对南征将士,陛下还是将所有罪责推到臣的身上,以平复朝中诸官吏的怨气吧。”

  刘禅略带哀求道:“先帝、东敏公都一再向朕推荐丞相,让朕多听从丞相之言。

  今母后新逝,又有多位老臣接连去世,太傅又因为身体缘故,极少来宫中教导朕,有时又因为身份的缘故,不能明说。

  如果丞相都辞官,朕又该听何人呢?难道是司马懿吗?他虽然能力超群,但毕竟是降臣,朕或许有所倚重,可心中仍旧有所顾虑,做不到像对待丞相一样,完全信任他。

  还请丞相多多考虑,不要弃朕而去。”

  诸葛亮被刘禅话语中的孺慕之情打动,但是为了大汉、也为了刘禅,他必须这样做。

  “陛下之情,臣不该忽视,然国事面前,不可任性而为。

  臣查办奸细案,若成功还好,这天下非议都可平息,可如今半途而废,臣又得罪七成的朝臣,已然不能再如以往。

  既然无法政令通达,再居此位,于国不利。而陛下也会给天下人留下包庇臣,任用酷吏的印象,于陛下不利。

  臣致仕于国于陛下,甚至于臣自己都是最有利的事情。

  况今之天下,贤才何其多也,若臣不在,有白浚、法正可代替臣行国政,进而费祎、董允皆可再替之,陛下可待白、法、费、董如臣。”

  刘禅还欲再劝,可诸葛亮去意已决。

  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i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